EPR 片段中前置量化的顺序是否重要?



一阶逻辑的有效命题(EPR)片段通常被定义为形式为∃X.∀Y.Φ(X,Y)的prenex量化公式的集合,其中XY是(可能是空的)变量序列。量化的顺序,即∃*∀*,对EPR的可判定性很重要?如果量化顺序被切换,我们会失去可判定性吗?

特别是,我对在可判定逻辑中捕获集合一元绑定操作的语义感兴趣。给定为类型T1元素的集合S1(即S1具有类型T1 Set),以及类型为T1 -> T2 Set的函数f,set-monad的绑定操作通过在S1的每个元素上应用f并联合生成的集合来构造T2 Set类型的新集合S2。可以在以下 SMT-LIB 代码/公式中捕获此行为:

(declare-sort T1)
(declare-sort T2)
;; We encode T1 Set as a boolean function on T1
(declare-fun S1 (T1) Bool)
(declare-fun S2 (T2) Bool)
;; Thus, f becomes a binary predicate on (T1,T2)
(declare-fun f (T1 T2) Bool)
(assert (forall ((x T1)(y T2)) (=> (and (S1 x) (f x y)) 
(S2 y))))
(assert (forall ((y T2)) (exists ((x T1)) (=> (S2 y) 
(and (S1 x) (f x y)))) ))

请注意,第二个断言语句具有形式∀*∃*的量化,这不符合标准的EPR定义。然而,在 Z3 上使用此类公式时,我从未遇到过超时问题,我想知道我上面的公式是否确实在某个可判定片段中(同时承认实践中的可解性并不意味着理论上的可判定性)。欢迎提出任何意见。

如果量词的顺序不同,则不再是 EPR。EPR 仅涵盖 EA Phi 形式的公式,其中 Phi 没有函数(仅对绑定变量和自由常量的谓词)。 一阶逻辑的一些可判定片段不是 EPR,但 Z3 不是此类片段的决策过程。描述这些片段的综合来源是Borger,Graedel,Gurevich,"经典决策问题"。

相关内容

  •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

最新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