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jure and ^:dynamic



我试图理解动态变量和绑定函数,所以我尝试了这个(clojure 1.3):

user=> (defn f [] 
           (def ^:dynamic x 5) 
           (defn g [] (println x)) 
           (defn h [] (binding [x 3] (g))) 
           (h))
#'user/f
user=> (f)     
5
nil

困惑之下,我尝试了这个稍微简单一点的代码:

user=> (def ^:dynamic y 5)
#'user/y
user=> (defn g [] (println y))
#'user/g
user=> (defn h [] (binding [y 3] (g)))
#'user/h
user=> (h)
3
nil

这两段代码之间有什么区别?为什么第二个例子行得通,而第一个不行?

提示:我刚刚意识到以下是有效的(仍然不完全理解为什么):

user=> (def ^:dynamic y 5)
#'user/y
user=> (defn f [] (defn g [] (println y)) (defn h [] (binding [y 3] (g))) (h))
#'user/f
user=> (f)
3
nil
user=> 

当我在Clojure 1.4中运行您的第一个示例时,结果(正如您所期望的)是3……您用新的REPL尝试过吗?

^:dynamic是Clojure编译器的一条指令,指示符号(如用def定义的)要动态反弹(用binding)。

示例:

(def foo 1)
(binding [foo 2] foo)
=> IllegalStateException Can't dynamically bind non-dynamic var: ...
(def ^:dynamic bar 10)
(binding [bar 20] bar)    ;; dynamically bind bar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binding
=> 20
bar                       ;; check underlying value of bar (outside the binding)
=> 10

请注意,binding在调用线程中具有动态作用域-绑定中调用的任何函数都将看到修改后的bar(20)值,但任何其他线程仍将看到未更改的根值10。

最后,你可能会发现一些有用的风格点:

  • 通常认为将defdefn放在函数中是个坏主意,因为它们会影响封闭的命名空间。在函数中,应该使用(let [foo bar] ...)
  • 当您发现自己想要使用binding时,通常应该考虑是否可以使用更高阶的函数来实现相同的结果。binding在某些情况下很有用,但它通常不是传递参数的好方法——从长远来看,函数组合通常更好。原因是binding创建了执行函数所需的隐式上下文,这可能很难进行测试/调试

相关内容

  •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

最新更新